1.置换通风的设计要点

2.地板供冷研究和认识的新进展?

3.冷却顶板加置换通风系统中顶板进水温度的影响实验研究?

4.空调系统里的全新风系统和封闭式系统分别用在什么场合

5.技术与计量(安装)---通风工程

置换通风空调方式_置换通风的工作原理

新风系统是空调的三大空气循环系统之一,即室内空气循环系统、室外空气循环系统,新风系统。

新风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房间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壁挂式新风系统

壁挂式新风系统的优势和不足都很明显。

优势:节能环保低碳;操作简单,人性化设计,智能模式;可高效过滤空气中的粉尘、细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甲醛、二甲苯、异味和烟雾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噪音低;安装方便,可独立操作;性价比高;可智能空气检测,随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过滤系统更换方便。

不足:有效面积小,每台30平米;仅适用于家庭或小型场地,大型商场没办法实现一体化操作;安装时需要打孔;挂在墙面占据了空间。

地送风新风系统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因此越接近地面含氧量越低,从节能方面来考虑,将新风系统安装在地面会得到更好的通风效果。从地板或墙底部送风口或上送风口所送冷风在地板表面上扩散开来,形成有组织的气流组织;并且在热源周围形成浮力尾流带走热量。由于风速较低,气流组织紊动平缓,没有大的涡流,因而室内工作区空气温度在水平方向上比较一致,而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层高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由热源产生向上的尾流不仅可以带走热负荷,也将污浊的空气从工作区带到室内上方,由设在顶部的排风口排出。底部风口送出的新风,余热及污染物在浮力及气流组织的驱动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所以地送风新风系统能在室内工作区提供良好的空气品质

地送风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其一定的适用条件。一般适用于污染源与发热源相关的场所,且层高不低于2.5m,此时污浊空气才易于被浮力尾流带走;对房间的设计冷负荷也有一个上限,目前的研究表明,如果有足够的空间来大型送风散流装置的话,房间冷负荷可达120w/㎡,房间冷负荷过大,置换通风的动力能耗将显著加大,经济性下降;另外地送风装置占地、占空间的矛盾也更为突出。

吊顶式新风系统

虽然新风系统是由国外引进到我国的,但业内人士发现国外的新风系统并不适合于中国家庭,原因主要有两点:一、国外单向流新风产品的排风主机大多是集中式主机,即一个出口多个入口,这种机型体积较大,并不适合国内建筑层高较低的特点,而且集中式主机必然带来管道加长的问题,对建筑装修要求高,而且系统综合造价较高;2、国外单向流新风产品的进风单元部分,没有考虑建筑抹灰和二次装修对产品安装的影响,通常都会出现施工交叉污染或产品的拆装困难等情况。

置换通风的设计要点

该15项技术分别是:

1. 自适应/模糊逻辑控制系统(Adaptive/Fuzzy Logic Controls)

2. 独立新风系统(Dedicated Outdoor Air System)

3. 置换通风(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4. ECPM的使用(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permanent magnet motors)

5. 通风系统中的焓/能量回收热交换器(Enthalpy/Energy Recovery Heat Exchangers For Ventilation)

6. 寒冷地区热泵(零度热泵)(Heat Pumps For Cold Climates (Zero-Degree Heat Pump))

7. 先进的风管密封技术(Improved Duct Sealing)

8. 除湿剂空调系统(Liquid Desiccant Air Conditioners)

9. 微通道热交换器(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10. 工位环境/需求侧控制(Microenvironments/Occupancy-Based Control)

11. 基于相变材料的蓄冷(热)(Novel Cool Storage)

12. 冷辐射吊顶(Radiant Ceiling Cooling/Chilled Beam)

13. 小型离心式压缩机(Smaller Centrifugal Compressors)

14. 系统/部件诊断(System/Component Diagnostics)

15. 变制冷剂流量系统(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Flow)

地板供冷研究和认识的新进展?

置换通风系统设计要点

(1)室内温度tn及工作区温度梯度的确定

置换通风房间内工作区的温度梯度tn是造成人体不舒适的重要因素。离地面0.1m的高度是人体脚踝 的位置,脚踝是人体暴露于空气中的敏感部位。该处的空气温度t0.1不应引起人体的不舒适。房间工作区的温度tn往往取决于离地面1 .1m高度处的温度(对坐姿人员如办公、会议、讲课、观剧等)。

上述数据的取值根据工作人员的劳动状态确定。由于置换通风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现有的通风空调设计手册及暖通设计规范尚未作出规定。现推荐欧洲及国际标准中有关数据,如表2所列。

(2)送风温度的确定

送风温度由下式确定:

ts=t1.1-Δtn(k/c+1) (1)

式中:

ts--送风温度,tp--排风温度; c--停留区温升系数,

c=Δtn/Δt=(t1.1-t0.1)/(tp-ts),k--地面区温升系数, k=Δt0.1/Δt=(t0.1-ts)/(tp-ts)。

停留区温升系数c也可根据房间用途确定。表3列出各种房间的c值。

3)送风量的确定

根据置换通风热力分层理论,界面上的烟羽流量与送风流量相等。

Qs=Qp m3/h (2)

当热源的数量与发热量已知,可用下式求得烟羽流量:

Qp=(3Bπ^2)^1/3 *(6/5)^4/3*Z^5/2

式中:B=gβQs/ρ.Cρ

Qs--热源热量;

β--温度膨胀系数;

α--烟羽对流卷吸系数(由实验确定);

ρ--空气密度;

Cρ--空气定压质量比热;

Zs--分层高度。

通常在民用建筑中的办公室、教室等工作人员处于坐姿状态,工业建筑中的工作人员处于站姿状态。坐姿时的分层高度Zl=1.1m,站姿时的分层高度Z2=1.8m。

(4)送排风温差的确定当室内发热量已知,送风量已确定的情况下,送排风温差是可以计算得到的。在置换通风的房间内,在满足热舒适性要求条件下,送排风温差随著顶棚高度的增高而变大。欧洲国家根据多年的经验确定了送排风温差与房间高度的关系,如下表所列

冷却顶板加置换通风系统中顶板进水温度的影响实验研究?

随着地板供暖的迅速推广,地板辐射供冷的可行性备受关注。本文对国内地板辐射供冷研究和应用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回顾,对地板辐射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的供冷量、防结露措施、新风与卫生条件、舒适性等作了总结介绍。加上置换通风系统本身也可承担一定的冷负荷,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建筑的要求。经减湿处理的置换通风系统的存在可以防止结露。有助于提高室内舒适度。辐射供冷除了较高的舒适性以外,另一显著优点是在人睡眠时,摘要:随着地板供暖的迅速推广,地板辐射供冷的可行性备受关注。本文对国内地板辐射供冷研究和应用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回顾,对地板辐射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的供冷量、防结露措施、新风与卫生条件、舒适性等作了总结介绍。加上置换通风系统本身也可承担一定的冷负荷,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建筑的要求。经减湿处理的置换通风系统的存在可以防止结露。有助于提高室内舒适度。辐射供冷除了较高的舒适性以外,另一显著优点是在人睡眠时,免除了吹冷风之忧。

1 引言

地板供暖因其节能、舒适、不占用室内使用面积等突出特点,已在北方地区居住建筑中获得大面积使用。在夏热冬冷地区,特别是上海、浙江等地,应用也日见增长。如该系统同时用于夏季供冷,将减少设备初投资,提高使用率,同时为住宅空调添加了一种全新的方式。顶板辐射供冷在欧洲已有较长的使用历史,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效果良好。地板供冷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被绝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行,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1)对结露问题的疑虑;(2)认为在舒适性方面,有悖于“脚暖头冷”的要求;(3)认为冷表面在下,对流传热弱,冷量会大大小于顶板供冷。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欧洲开始进行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探讨[1]~[3].国内近年来也加快了研究和应用的进程。研究分析和实践证明,上述担心有些是通过一定技术措施可以解决的问题,有些则是惯性思维或缺乏深入研究而造成的误解。

2 国内的初步研究和应用

1998年,笔者馔写论文,介绍我们在法国所做的工作以及欧洲(主要是法国)地板供冷的应用和发展简况[3].此后,我们与企业合作,在北方进行了地板供冷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4].2001年起,得到南京师范大学的资助,开始在南京进行了地板供冷的实验研究,探讨这项技术在炎热、高湿度地区可行性。我们建造了实验室进行了地板供冷-置换通风的实验研究,在样板住宅进行了空气源热泵带地板供冷暖系统的实测研究,对地板的供冷能力、防结露措施、舒适性、实际应用效果、能耗、模拟计算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探讨[5]~[11].2000年起,我们为威海中医院病房大楼(建筑面积 126000㎡)设计了地板供冷暖-置换通风的复合空调系统,由于资金紧张,工程停了近两年,目前尚在施工中,所以还无法了解实际使用效果。2002年底又得到吴元玮先生为主任的评委会的全票支持,获得立项资助,将在北京地区进行可行性研究。

此外,浙江大学对于地板辐射供冷系统的除湿问题提出了看法[12].并开始了在浙江的应用研究。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为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宇批发市场设计了地板供冷系统[13].重庆大学也进行过利用地埋管冷却的水供给冷地板的实验研究。

3 地板供冷的供冷量

地板供冷系统的供冷能力如何,是设计和应用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3.1 地板供冷系统可以减少室内冷负荷

地板供冷系统中地板主要通过辐射和对流作用与房间进行热量交换。平均辐射温度成为影响室内热舒适的重要参数,平均辐射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共同作用可以用作用温度(Operation temperature)来反映。当室内空气流速较低时(低于0.2m/s)时,平均辐射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异将小于4℃,此时作用温度近似等于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的平均值,这意味着二者对于室内热舒适的影响是同等重要的。由于辐射供冷时室内平均辐射温度的下降,作用温度可降低1~2℃,比之传统空调系统,在相同的热感觉前提下,地板供冷系统可以将室内设计温度提高1~2℃,则其冷负荷比常规系统的冷负荷要低10%~20%.

3.2 地板供冷相对于顶板供冷具有更高的辐射角系数

用地板供冷,相对于天花板供冷而言,其对流换热量较小。但对于辐射供冷系统来说,辐射换热是主要部分,而影响辐射换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人体和辐射冷表面之间的角系数。该值的大小取决于人员和冷表面之间的距离以及冷表面的面积。在面积相同时,比之其它冷表面(墙壁,窗户,天花板等),地板对人体有着更高的角系数。一个处于6m×6m房间中央的人员,取站姿时对地板的角系数为0.37,坐姿时对地板的角系数为0.4.作为对比,人体对天花板的角系数一般仅为0.15~0.20.由此可以看到,地板温度降低1K带来的平均辐射温度的降低相当于把天花板温度降低2.5K.所以虽然地板供冷对流换热量小,但是其辐射换热能力的增强却更加明显。

3.3上升气流和气流扰动可加大对流热交换

冷表面在下,地面附近有一层低温的空气,当遇到人体等热源时,这层空气被加热上升,会增大对流换热。冷地板也可以配合风扇使用,可增大换热能力约15%.

3.4置换通风系统可大幅度提高地板供冷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地板和房间的对流辐射综合换热系数约为7.5W/(m2.K)[1].如果地板表面温度为19℃,房间作用温度为26~27℃ (相当于常规空调下室内设计温度28℃),地板供冷量为53~60W/m2,可满足围护结构保温较好的居住建筑的要求,加上置换通风系统本身也可承担一定的冷负荷,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建筑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辐射供冷象辐射供暖一样具有“自调节”功能,当室内辐射负荷加大,例如,当日射直射辐射较大时,地板或房间墙壁内表面温度升高,将大幅度提高地板与房间围护结构其余表面的辐射换热量。地板供冷的能力可高达100~150 W/m2[1].

4 地面结露问题

当供水温度较低或室内湿度较大时,单一的地板供冷系统地板表面可能结露,此时冷地板承担室内冷负荷的能力将受到削弱,不能满足室内冷负荷的需要。一些标准推荐室内的设计相对湿度上限为60%~70%(ISO 1994;ASHRAE 1992),在室内空气温度26℃时,露点温度相应为17℃~20℃;德国标准规定含湿量的上限为11.5g/kg,露点温度相应为16℃。这表明地板的温度应高于16℃~20℃。另外,当门窗开启时,室外的热湿空气进入,接触到低温地板也容易产生结露现象。

经减湿处理的置换通风系统的存在可以防止结露。新风的送入有可能使室内维持正压,阻止室外湿空气的进入。另外,置换通风方式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在地板的表面形成一层空气湖,用一层露点温度较低的比较干燥的空气将地板覆盖,可以阻止室外渗入的热湿空气与低温地板直接接触,同时也可以保证足够低的供水温度,以满足室内冷负荷的需要。

根据要求的不同,除湿送风也可以使用风机盘管或集中式系统,也可以使用单体的除湿机,可以经过技术经济对比来确定方案。

5 新风与卫生条件

单独用地板供冷系统时,室内没有新风送入,空气条件要受到影响。增加置换通风系统后,可以由地板供冷系统承担室内显热负荷,置换通风系统送入新风满足人员卫生条件要求以及承担室内湿负荷,从而满足人们对新风的需求。置换通风系统将新风直接送入工作区,较低的新风由于密度较大而沉积在地面附近并扩散到整个室内地面,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地面冷气流遇到室内的热源(人员及设备)时产生向上的对流,使得新风在热源的浮升作用下向室内上部流动,形成室内空气流动的主导气流。置换通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会产生热力分层现象,即会出现一个上部混合区和下部单向流动的清洁区。上部区域是紊乱的混合区,下部区域则为向上的热气流区和周围清洁空气区。清洁空气区的空气参数和送风空气近似相等,与传统的混合通风相比,新鲜空气在工作区得到较好的利用。实验证明,置换通风的换气效率通常介于0.5~0.67之间,通风效率介于100%~200%之间[14],通风效果要明显优于混合通风。

6 地板供冷的热舒适性

6.1 室内空气温度梯度

目前对于地板供冷/置换通风系统热舒适方面的担忧主要反映在房间的负温度梯度上,认为地板供冷在冬季给人以“头凉脚暖”的感觉符合人体卫生学要求,同一套系统用于夏季供冷将丧失这一优点。

首先,对地板供暖的研究表明,除去房间顶部一小段高度以为,房间纵向温度均匀,因此,“脚暖”是实,“头凉”则缺乏比较的基础。其次,寒冷的冬季希望“脚暖”;炎炎夏日,求地面凉爽而不可得,哪有期盼“脚暖”的道理?

研究表明,地板温度控制在18~19℃以上已完全可以满足冷负荷要求,(ASHRAE 提出坐着的轻体力劳动者,地面适宜的温度为18~26℃),这一温度在夏季不会产生“脚冷”的感觉。此外由于地板表面温度均匀,地板供冷中的对流成份较低 (约为20%[1]),使得竖向温度很均匀,温度梯度仅为1.5~2K/m[3],符合国际标准ISO 7730在高度0.1与1.1m之间的温差不能超过3K的要求,人体的舒适性可以得到保证,当然也不会有“头热”的感觉。

6.2 辐射换热具有良好的热舒适性

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在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方面有许多固有的优势。在舒适条件下,人体产生的全部热量,是以一定的比例散发的:大致为对流散热占30%,辐射散热占45%,蒸发散热占25%.从中可以看出辐射换热对人体的舒适感是很重要的。而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中地板辐射供冷就弥补了传统空调中以对流冷为主的不利因素,增加了人体的辐射换热量,有助于提高室内舒适度。辐射供冷的另一显著优点,是在人睡眠时,免除了吹冷风之忧,从这一角度出发,可否称为“有利于睡眠的降温方式”。

7 结论

(1) 为防止产生脚冷的感觉及受到空气露点温度的限制,地板供冷系统冷量受到限制,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70W/m2.但由于辐射作用,冷负荷要比常规系统低10%~20%,此外可以通过送风承担一部分负荷,所以完全可以满足一般使用要求。

(2) 在气候较为潮湿地区,要有除湿设备。如果与新风机组 置换通风/混合送风结合,则又解决了新风问题。当然,也可以使用风机盘管或可移动式除湿机进行除湿,但此时室内卫生条件降低。

(3) 地板供冷无论在地面温度、水平与竖直方向温度场的均匀程度,还是在吹风风险方面,都能够满足舒适性要求,特别在人睡眠时,免除了吹冷风之忧,是舒适性方面显著的优点之一。

参考文献

[1]B.W.Olesen.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Radiant Floor Cooling. ASHRAE

Transaction 103(1):42~48 (19,Part.1)

[2]B.W.Olesen, Eric Mihel. Exchange Coefficient Between Floor Surface and Space

by Floor Cooling-Theory or a Question of Definition. ASHRAE Transaction: Symposia

DA 00-8-26:84~694

[3]王子介。 地板供暖及其发展动向。 暖通空调, 1999,29(6):35~38

[4]王子介,夏学鹰等。 地板辐射供冷可行性研究分析。 暖通空调, 2002,32(6):56~58

[5]王子介。空气源热泵用于住宅地板辐射供暖的实测研究,暖通空调, 2003(1):8~12

[6]王子介。辐射暖住宅建筑能耗与室内作用温度。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2(2):78~82

[7]李先中,王子介,刘传聚。 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空调系统的可行性探讨。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2 21(4):4~6

[8]李先中,王子介。 地板供冷置换通风复合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电气与智能建筑。 2002.11:62~65

[9]王子介。室内热舒适性综合定量评价方法与应用。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3(3):22~26

[10]李先中。 置换通风-辐射供冷系统的特性及其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指导教师:刘传聚教授、王子介教授,2002

[11]王子介,南京地区用热泵-地板暖住宅建筑的能耗与热舒适性实测研究,建筑节能,

第39册,2002:144~152

[12]黄亦沄,张玲,陈光明,地板辐射供冷除湿问题探索,暖通空调2003(3) :47~51

[13]渠谦。 地板供冷系统初探。 全国暖通空调2002年学术年会资料集:379~380.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空调系统里的全新风系统和封闭式系统分别用在什么场合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冷却顶板加置换通风系统中顶板进水温度的影响实验研究,以供参考。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冷却顶板加置换通风系统中顶板进水温度的影响。顶板进水温度降低将使室内空气温度、壁面温度都降低。顶板进水温度降低增大了冷却顶板的制冷量,但削弱了置换通风的制冷量。本文的研究使得对冷却顶板加置换通风系统的运行有了部分定量的了解。

1引言

置换通风以较低的速度把新鲜清洁的冷空气从房间下部送入,气流以类似层流的活塞流的状态缓慢向上移动,到达一定高度后,由于受热源和顶板的影响,发生紊流现象,产生紊流区,然后从上部开口排出。置换通风的气流有热力分层现象,在下部为单向流动区,空气有明显的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在上部为混合区,温度场和浓度场比较均匀,接近排风的温度和浓度。新鲜清洁的冷空气先经过人的呼吸区,然后排出,通风有效性好。但由于房间下部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容易使人产生脚凉头暖的不适感,所以送风温差不能太大;另外,由于送风速度太大容易使人产生吹风感,所以送风速度也不宜太大。送风温差和速度的这两个限制使得置换通风提供的制冷量就较小,一般难以完全满足房间制冷量的需求。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被认为是和冷却顶板结合,冷却顶板可以负担显热冷负荷,使置换通风送风量减小,另外由于冷却顶板的辐射作用,可以削减置换通风带来的较大垂直温度梯度,提高人体舒适度[1,2]。

目前国内对这种结合的空调系统虽有讨论,但主要在于对国外技术的介绍或评述[1-4],实验研究很少。本文所涉及的实验对冷却顶板加置换通风系统进行了较全面的测试,限于篇幅,在此处只介绍冷却顶板加置换通风系统中顶板进水温度的影响实验部分。

2实验条件

2.1实验房间

实验房间平时的用途是一个综合布线实训室,尺寸(长×宽×高)为7.07m×5.73m×2.63m,其中高度为地板上表面至顶板下表面的距离。冷却顶板是通过传热片把水管和金属顶板联结成的冷吊顶单元板形式(见图1),每个单元板的尺寸(长×宽)为1.175m×0.575m,冷吊顶单元板之间串联或并联连接。吊顶的平面图见图2,共布置41块冷吊顶单元板,有4块和冷吊顶单元板面积相同的位置布置照明灯具,冷却顶板布置总面积为27.7m2,占吊顶建筑面积的68%。实验房间的平面图见图3,图3中标号1、2、3、4、5、6、7和8是桌子,9、10、11是柜子,部分桌子的前面有凳子,共计15个凳子,每个凳子上坐一人。桌子7上放置集数据用的计算机和集板。室内的热源是人员、计算机和集板、照明灯具。实验房间的南墙朝向和大气相通的外界,距地面0.6m以上全部是玻璃窗,玻璃窗为双层,内有拖地窗帘,外有大面积遮阳棚,太阳光不能直射到南墙。东墙和西墙连接的都是有空调的房间,北墙连接的是走廊。置换送风口为条形风口,设置在北墙下部,为侧送方式。排风口设置在北墙上部。

2.2测点布置

室内设6组测点测量空气温度梯度,6组测点分别编号为A、B、C、D、E、F,具体位置见图2和图3所示。每组测点有10个,高度分别为0.0,0.15,0.5,0.9,1.1,1.5,1.8,2.1,2.5,2.61m。

室内的墙面也设了部分测点,由于条件所限,东墙布置有5个测点,高度分别为0.5,1.1,1.8,2.1,2.5m;北墙设4个测点,高度分别为0.5,1.1,1.8,2.5m;西墙和南墙各设3个测点,高度分别为0.5,1.8,2.5m;因为南墙有拖地窗帘,所以南墙的测点实际是紧贴在窗帘的内表面上。冷却顶板上部墙面也设有一温度测点。进风口、排风口、冷却顶板进水口和出水口都各布置一温度测点。以上所提及的温度测点均为铜——康铜热电偶,连接在温度集板上,温度集板又和计算机相连,每分钟集一组数据,写入指定数据文件。

另外还用温度自记仪记录室外大气、邻室、走廊的温度。置换送风风量通过测试送风口断面上多处风速求得,通过冷却顶板的水量通过把水引出用称重法求得。

3冷却顶板温度影响实验

实验1:置换通风进风量605m3/h,进风温度22.2℃;冷却顶板进水温度21℃,水量0.288kg/s。

实验2:冷却顶板进水温度19.3℃,其余条件均与实验1相同。

4实验结果

冷却顶板进水温度变化前后,室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见图4、5、6、7。墙表面温度变化见图8、9,因篇幅所限只表示出了这些测点的温度。

5实验结果分析

从图4~7可以明显看出冷却顶板进水温度降低后,各组测点温度均降低。实验1的A~F组的所有测点的平均值为26.15℃,实验2的为25.71℃,降低0.44℃。冷却顶板进水温度每降低1℃可使室内空气平均温度降低0.44/(21-19.3)=0.26℃。

从图8~9可以看出冷却顶板进水温度降低后,墙表面各组测点温度均降低。实验1的所有墙表面测点的平均值为27.12℃,实验2的为26.85℃,降低0.27℃。冷却顶板进水温度每降低1℃可使墙表面平均温度降低0.27/(21-19.3)=0.16℃。

实验1的出水温度为23.1℃,进出水温差为23.1-21=2.1℃;实验2的出水温度为21.8℃,进出水温差为21.8-19.3=2.5℃。因为水量不变,所以冷却顶板的制冷量提高了(2.5-2.1)/2.1=19%。冷却顶板进水温度每降低1℃可增加19%/(21-19.3)=11%的制冷量。

实验1的出风温度为28.1℃,进出风温差为28.1-22.2=5.9℃;实验2的出风温度为27.6℃,进出风温差为27.6-22.2=5.4℃。因为风量不变,所以置换通风的制冷量减少了(5.9-5.4)/5.9=8%。

6结束语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冷却顶板加置换通风系统中顶板进水温度的影响。实验指出顶板进水温度的降低将使室内空气温度、壁面温度都降低。顶板进水温度降低增大了冷却顶板的制冷量,但削弱了置换通风的制冷量。本文的研究使得对冷却顶板加置换通风系统的运行有了部分定量的了解。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技术与计量(安装)---通风工程

西班牙圣岛中央新风适用家居、商场、商务、办公场所、餐馆等等。

中央新风是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保证有效的置换通风,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定点排风: 新风补给直接作用到人体需新风处,污风排出直接作用到污染点;

2).定向通风: 污风排出,新风补给的路径要科学,不留死角

3).定量通风: 要保证人均至少30m3/h的新风量或一定的换气次数。

一、通风工程

(一)通风工程的任务

用通风方法改善室内空气环境,就是在建筑室内把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污浊空气排至室外,把新鲜空气或经过净化符合卫生要求的空气送入室内。实施通风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空气传播污染物,用净化、排除或稀释的技术,保证环境空间具有良好的空气品质。

(二)通风系统的组成

通风系统分为两类: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送风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将清洁空气送入室内。排风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排除室内的污染空气

(三)通风方式

1.全面通风

即对整个控制空间进行通风换气,使室内污染物浓度低于容许的浓度的通风方式。全面通风实质是稀释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

(1)全面通风的设置条件

1)散发热、湿或有害物质的车间或其他房间,当不能用局部通风或用局部通风仍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应辅以全面通风或用全面通风。

2)设计全面通风时应尽量用自然通风方式,以节约能源和投资。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室内安全、卫生、环保要求或生产要求时,应设置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的联合通风。

3)民用建筑的厨房、厕所、盥洗室和浴室等,宜设置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进行全面通风。

4)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机械排风的建筑物,当用自然补风不能满足室内卫生条件、生产要求或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宜设置机械送风系统。

(2)全面通风分类

全面通风可分为稀释通风、单向流通风、均匀流通风和置换通风等。

1)稀释通风。对整个房间(或车间)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把整个车间的有害物浓度稀释到允许浓度以下。该方法所需的全面通风量大,控制效果差。

2)单向流通风。通过有组织的气流运动,控制有害物的扩散和转移。保证操作人员的呼吸区内,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这种方法具有通风量小、控制效果好等优点。

3)均匀流通风。气流速度原则上要控制在0.2~0.5m/s之间。这种通风方法能有效排出室内污染空气。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喷漆室等对气流、温度、湿度控制要求高的场合。

4)置换通风。低速、低温送风与室内分区流态是置换通风的重要特点,因此,置换通风对送风的空气分布器要求较高,它要求分布器能将低温的新风以较小的风速均匀地送出,并能散布开来。

(3)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

全面通风效果不仅取决于通风量的大小,还与通风气流组织有关。所谓气流组织就是合理布置送、排风口和分配风量,选用相应的风口形式,以便用最小的通风量获得的通风效果。在设计全面通风系统时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应将干净空气直接送至工作人员所在地或污染物浓度低的地方;避免通风气流发生短路。常用的送、排风方式有上送上排、下送上排及中间送、上下排等多种形式。

(4)事故通风

工厂中有一些工艺过程,由于操作事故和设备故障而突然发生大量有毒害气体或有燃烧、爆炸危险的气体。为了防止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和防止进一步扩大事故,必须设有临时的排风系统——事故通风系统。事故通风的风机可以是离心式或轴流式的。

2.局部通风

即在产生污染物的源头把含有污染物的气体捕集、净化、排放至室外;对特别需要保证局部地点空气条件的区域用局部送风的通风方式。局部通风方式作为保证工作和生活环境空气品质、防止室内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应优先考虑。

局部通风包括局部送风与局部排风两类。

(1)局部送风。局部送风比较适用于大面积的空间、人员分布不密集的场合。

(2)局部排风。局部排风就是在产生污染物的地点直接将污染物捕集起来,经处理后排至室外。在排风系统中,以局部排风最为经济、有效,当污染物集中于某处发生时,局部排风是最有效的治理污染物对环境危害的通风方式。

3.机械通风

依靠机械动力(如风机)进行有组织通风换气。包括机械进风和机械排风。

4.自然通风

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通风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因此,对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气流速度无严格要求的场合,在条件许可时,应优先考虑自然通风。

(四)工业建筑的除尘系统

1.就地除尘。它是把除尘器直接安放在生产设备附近,就地捕集和回收粉尘,基本上不需敷设或只设较短的除尘管道。这种系统布置紧凑、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2.分散除尘系统。当车间内排风点比较分散时,可对各排风点进行适当的组合,根据输送气体的性质及工作班次,把几个排风点合成一个系统。分散式除尘系统的除尘器和风机应尽量靠近产尘设备。这种系统风管较短,布置简单,系统压力容易平衡。由于除尘器分散布置,除尘器回收粉尘的处理较为麻烦。

3.集中除尘系统。集中除尘系统适用于扬尘点比较集中,有条件用大型除尘设施的车间。它可以把排风点全部集中于一个除尘系统,或者把几个除尘系统的除尘设备集中布置在一起。由于除尘设备集中维护管理,回收粉尘容易实现机械化处理。但是,这种系统管道长、复杂,压力平衡困难,初投资大,因此,这种系统仅适用于少数大型工厂。

(五)气力输送系统

气力输送是一种利用气流输送物料的输送方式。暖通空调中常利用气流将除尘器、冷却设备与烟道中收下的烟(粉)尘输送到要求的地点。气力输送系统按其装置的形式和工作特点可分为吸送式、压送式、混合式和循环式四类,常用的为前两类

(六)空气幕

利用条形空气分布器喷出一定速度和温度的幕状气流,借以封闭大门、门厅、通道、门洞、柜台等,减少或隔绝外界气流的侵入,以维持室内或某一工作区域的环境条件,同时还可以阻挡粉尘、有害气体及昆虫的进入。空气幕的隔热、隔冷、隔尘、隔虫特性不仅可以维护室内环境而且还可以节约建筑能耗。

空气幕可由空气处理设备、风机、风管系统及空气分布器组成。空气幕按照空气分布器的安装位置可以分为上送式、侧送式和下送式三种。

1.上送式空气幕。安装在门洞上部。上送式空气幕安装简便,不占建筑面积,不影响建筑美观,送风气流的卫生条件较好,适用于一般的公共建筑。尽管上送式空气幕阻挡室外冷风的效率不如下送式空气幕,但它仍然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形式。

2.侧送式空气幕。安装在门洞侧部,分为单侧和双侧两种。单侧空气幕适用于宽度小于4m的门洞和车辆通过门洞时间较短的工业厂房。双侧空气幕适用于门洞宽度大于4m,或车辆通过门洞时间较长的场合。侧送式空气幕挡风效率不如下送式空气幕,但卫生条件较下送式好。工业建筑的门洞较高时常用侧送式空气幕,但由于它占据建筑面积使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不阻挡气流,装有侧送式空气幕的大门严禁向内开启

3.下送式空气幕。它安装在地面之下。由于下送式空气幕的射流区在门洞下部,因此抵挡冬季冷风从门洞下部侵入时的挡风效率,而且不受大门开启方向的影响。但是下送式空气幕的送风口在地面下,容易被脏物堵塞,下送风的气流容易将衣裙扬起不受人们欢迎。

空气幕按送风气流的加热状态分为非加热空气幕(等温空气幕)和热空气幕。

1.热空气幕。在空气幕内设有加热器,以热水、蒸汽或电为热媒。热空气幕可将空气幕加热到所需的温度。它适用于需要供暖的建筑物,常用于严寒地区。

2.非加热空气幕(等温空气幕)。空气幕内不设加热装置,构造简单、体积小、适用范围广,常用于空调建筑及非严寒地区。

(七)建筑防火防排烟

排烟的部位有两类:着火区和疏散通道。着火区排烟的目的是将火灾发生的烟气(包括空气受热膨胀的体积)排到室外,降低着火区的压力,不使烟气流向非着火区,以利于着火区的人员疏散及救火人员的扑救。对于疏散通道的排烟是为了排除可能侵入的烟气,以保证疏散通道无烟或少烟,以利于人员安全疏散及救火人员通行。

掌握自然排烟、机械排烟、加压防烟的优、缺点。

(八)通风(空调)主要设备和部件

1.通风机

掌握常用通风机的种类及其适用场所。

2.风阀

风阀是空气输配管网的控制、调节机构,基本功能是截断或开通空气流通的管路,调节或分配管路流量。

(1)同时具有控制、调节两种功能的风阀有:1)蝶式调节阀;2)菱形单叶调节阀;3)插板阀;4)平行式多叶调节阀;5)对开式多叶调节阀;6)菱形多叶调节阀;7)复式多叶调节阀;8)三通调节阀等。1)~3)种风阀主要用于小断面风管;4)~6)种风阀主要用于大断面风管;7)、8)两种风阀用于管网分流或合流或旁通处的各支路风量调节。

蝶式、平行、对开式多叶调节阀靠改变叶片角度调节风量,平行式多叶调节阀的叶片转动方向相同;对开式多叶调节阀的相邻两叶片转动方向相反。插板阀靠插板插入管道的深度调节风量。菱形调节阀靠改变叶片张角调节风量。

(2)只具有控制功能的风阀有止回阀,防火阀,排烟阀等。止回阀控制气流的流动方向,只允许气流按规定方向流动,阻止气流逆向流动。防火阀平常全开,火灾时关闭并切断气流,防止火灾通过风管蔓延;排烟阀平常关闭,排烟时全开,排除室内烟气。

3.风口

风口的基本功能是将气体吸入或排出管网,通风(空调)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铝合金风口,表面经氧化处理,具有良好的防腐、防水性能。

(1)常用类型

目前常用的风口有格栅风口、地板回风口、条缝型风口、百叶风口(包括固定百叶风口和活动百叶风口)和散流器。

(2)按具体功能可将风口分为新风口、排风口、送风口、回风口等。

4.局部排风罩

排气罩主要作用是排除工艺过程或设备中的含尘气体、余热、余温、毒气、油烟等。

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局部排风罩可分为:密闭罩、柜式排风罩(通风柜)、外部吸气罩、接受式排风罩、吹吸式排风罩。

5.除尘器

除尘器的技术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除尘效率、压力损失、处理气体量与负荷适应性等几个方面。

(1)惯性除尘器。是使含尘气流方向急剧变化或与挡板、百叶等障碍物碰撞时,利用尘粒自身惯性力从含尘气流中分离尘粒的装置。其性能主要取决于特征速度、折转半径与折转角度。可用于收集大于20μm粒径的尘粒。压力损失则因结构形式不同差异很大,一般为100~400Pa。进气管内气流速度取lOm/s为宜。常用的惯性除尘器有气流折转式、重力挡板式、百叶板式与组合式等几种。

(2)旋风除尘器。是利用离心力从气流中除去尘粒的设备。含尘气体进入除尘器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尘粒沿圆筒壁旋转下降,净化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分离下来的尘粒通过排尘口进入下部的卸尘装置。这种除尘器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造价便宜、维护管理方便,除尘效率一般可达85%左右,高效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可达90%以上。

(3)湿式除尘器。主要是通过含尘气流与液滴或液膜的接触,在液体与粗大尘粒的相互碰撞、滞留,细微尘粒的扩散、相互凝聚等净化机理的共同作用下,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净化气流的。该除尘器结构简单,投资低,占地面积小,除尘效率高,能同时进行有害气体的净化,但不能干法回收物料,泥浆处理比较困难,有时要设置专门的废水处理系统。

湿式除尘器有水浴、冲激式、卧式旋风水膜、立式旋风水膜、文氏管等很多种类.

(4)过滤式除尘器。是通过多孔过滤材料的作用从气固两相流中捕集粉尘、并使气体得以净化的设备。按照过滤材料和工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袋式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空气过滤器三种类型。过滤式除尘器属高效过滤设备,应用非常广泛。

(5)小型除尘机组。

(6)静电除尘器。是利用静电力将气体中粉尘分离的一种除尘设备。电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耐温性能好、压力损失低;但一次投资高,钢材消耗多、要求较高的制造安装精度、对净化的粉尘比电阻有—定要求.按电极清灰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干式电除尘器、湿式电除尘器和半干半湿电除尘器.按电除尘器内气流运动方向可分为:立式电除尘器和卧式电除尘器.按集尘极的形式可分为:管式电除尘器和板式电除尘器.

6.热回收交换器

冬季从排风中回收热量加热进风的装置。有转轮式、板翅式、热管式和中间媒体式换热器等几种。

7.消声器

消声器是一种能阻止噪声传播,同时允许气流顺利通过的装置。其种类有: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扩散消声器、缓冲式消声器、干涉型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

8.空气幕设备

近年来,已有一些工厂生产整体装配式空气幕和贯流式空气幕。前者设有加热器,适用于寒冷地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后者未设加热(冷却)装置,体型较小,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和冷库等。

9.空气净化设备

有害气体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其中吸收法和吸附法较为常用。

(1)吸收设备

吸收是用适当的液体与含有有害气体的排气接触,利用气体在液体中不同的溶解能力,除去其中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有害气体,从而达到净化有害气体的目的,同时还能有除尘效应。因此,它是用于需要同时进行有害气体净化和除尘的排风系统中。常用的吸收剂有水、碱性吸收剂、酸性吸收剂、有机吸收剂和氧化剂吸收剂。常用的吸收设备:喷淋塔、填料塔、湍流塔。

(2)吸附设备

吸附就是有害气体与某种固体物质相接触,在界面上的扩散过程。吸附时,被吸附的物质只吸附在固体物质表面,形成一层吸附层。在吸附现象中具有较大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活性炭吸附设备有:固定床活性炭吸附设备、移动床吸附设备、流动床吸附设备